当一套三年前价值210万的房产如今挂牌110万仍无人问津,当"豪宅"价格被腰斩后仍难觅买家,这究竟是市场理性的回归,还是规划泡沫的破裂?
曾几何时,南沙被视为广州最具潜力的投资热土,灵山岛、横沥岛的楼盘广告铺天盖地,"粤港澳大湾区核心""下一个前海"的承诺让无数投资者趋之若鹜。然而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珠江源昌花园:2020年210万购入的89平三房,2025年挂牌110万,算上利息实际亏损超60万,相当于白送房子还得倒贴钱。更讽刺的是,同小区79平两房挂牌价仅66万,单价8354元,比回迁房还便宜。
叠翠峰:李女士2021年416万购入的107平三房,2025年150万贱卖,三年净亏266万,平均每天亏损2430元——这比大多数白领的日薪还高。
星河山海湾:曾经的"豪宅"标杆,2018年开盘价3.5万/平,2025年成交价1.89万/平,88平高层净亏230万,业主发誓"这辈子不再碰南沙房产"。
这种断崖式下跌背后,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彻底失衡。截至2024年8月,南沙新房库存15710套,消化周期长达26.1个月,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.8倍;二手房挂牌量超1.5万套,形成8个卖家抢1个买人的残酷局面。
"割肉换量"的虚假繁荣:谁在制造回暖假象?
当部分媒体欢呼"南沙楼市回暖"时,中介们却道出了残酷真相:"不是真回暖,是割肉换量!"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南沙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同比增25%,二手房网签量暴涨47%,但成交主力是1.5万/平以下的低价房,占比高达62%。
这种"回暖"本质上是投资客的集体大逃亡:
2021年南沙购房者中45%为投资客(中指研究院定义),如今这批人正以83%的增速抛售房产。
2025年1-7月南沙法拍房达127套,横沥岛一套评估价280万的房产仅以160万成交,相当于5.7折甩卖。
投资客的断供潮导致银行坏账激增,部分楼盘已出现"负首付"现象——业主宁愿放弃首付也要脱手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"以价换量"正在形成恶性循环:价格越跌,买家观望情绪越浓;成交周期越长,业主降价压力越大。有中介透露,现在带看10次才能成交1次,客户开口就是"最少砍20万,不然免谈"。
规划落空与配套缺失:南沙的"画饼"经济学
如果说供需失衡是房价下跌的直接原因,那么规划落空和配套缺失则是更深层的病灶。横沥岛2019年承诺建设的15所学校,到2025年仅建成5所;万顷沙吹嘘10年的"深中通道红利",通车后日均车流仅3200辆,真正来买房的寥寥无几。
交通成本更是惊人:
18号线到珠江新城单程8元,耗时40分钟;开车不堵车1小时,堵车则需2小时,油费过路费约50元。
有精算师指出:在南沙居住5年的通勤成本,足够支付一套市区房产的首付。
这种"规划先行、配套滞后"的发展模式,让南沙陷入了"房价下跌-配套建设放缓-人口导入不足-房价进一步下跌"的死亡螺旋。当投资客退潮后,留下的只有空置的楼盘和失望的业主。
刚需的诱惑与陷阱:比县城还便宜是福是祸?
面对腰斩的房价,部分刚需购房者开始心动。万顷沙绿城·蓝湾半岛1.8万/平的售价,确实"比老家县城还便宜"。但这种"便宜"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:
流动性风险:南沙二手房平均成交周期长达6-8个月,急用钱时可能无法及时变现。
居住成本:通勤时间、生活配套不足导致的隐性成本,可能远超房价节省。
继续下跌风险:南沙新房库存仍在增加,未来3年计划新增1.5万套住房,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恶化。
有业内人士直言:"现在买南沙房产就像接飞刀,你永远不知道底部在哪里。"2024年南沙二手住宅均价同比下跌16%,横沥岛暴跌23%,万顷沙跌21%,南沙湾跌18%,无一板块幸免。
您认为南沙房价已经触底还是将继续下跌?如果是自住需求,现在是否是入手良机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!
双悦网配资-杭州股票配资网-股票配资选股-股票配资资讯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